黄油之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四十七章 秦军困顿、晋军颓势,雍凉风云,黄油之手,114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前秦建元十四年(378年),冬十二月,襄阳城。

自七月中,石越率军自淯水顺流而下,突袭南岸立下营寨,苻丕、慕容垂等人先后率部会师,秦、晋两军在襄阳城下已相持近半年。

前秦的十数万军队并不是毫无作为,襄阳上游,以守为主,防备南岸的晋军依托江中沙洲,潜入北岸沿江湿地后发起的袭扰。

下游,则是主攻方向,秦军以汉淯二水交汇处的大渚水营,配合襄阳城东的南岸围城大营,将襄阳以东分驻晋军的大小江渚逐个肃清。

但襄阳外城失陷后,朱序退守中城,城南的岘山却仍在晋军控制,准确来说是位于襄阳城东南五、六里的岘首山,这使得在襄阳城东扎营的秦军必须分兵设防,无法集中全力攻城。

西晋时,羊祜曾都督荆州,坐镇襄阳筹备灭吴,他最喜登岘山远眺,吟歌饮酒,因受百姓爱戴,死后于岘首山脚为其建庙立碑,称堕泪碑。

岘首山东临汉江,其间险狭处称凤林关,孙坚追击黄祖时,就是在附近中箭身亡。

岘首山也称下岘,在其西侧,就是被称作上岘的万山,两山夹峙,万山北临汉水,其间有柳子关,扼控自西而来的秦巴古道,是东进襄阳的咽喉要隘。

被称作中岘的紫盖山则位于襄阳城西南方,位于檀溪寺以南五、六里,山势蜿蜒向西,北麓是通往中庐的必经之地。

襄阳上游、万山北侧,汉水江面更加宽阔,南岸江渚连绵,难以清剿,城西地形狭窄,被山、水、城、关四面包夹,即便立营也易受袭扰,不利于大军长期驻扎,因此没有成为前秦的重点进攻方向。

已经失陷的襄阳外城,只是中城的城墙、壕堑之外,由市集发展而来的聚落,并没有像样的防御设施作为凭恃。

石越以五千人登陆南岸、攻陷外城,胜在突然,而朱序的无备,前提是秦军在后续部队到达后,以兵力优势封锁北岸,使得襄阳的晋军未能及时得知宛城陷落的消息。

朱序虽然退守中城,可在面对外城以东日渐增多的秦军时,心中仍然底气十足,除了驻扎在岘首山的桓戎分担了一部分压力,还有西城、鱼复两个方向对秦军的阻滞,而岘首山没被攻下,江陵方向的晋军就可以随时北上增援。

桓戎出身铚县桓氏,此前担任东晋新野太守,在前秦大将杨安的侵袭下,失地后退到江南屯于岘首山,以期戴罪立功,他早年曾随父亲桓宣先后驻守过襄阳、岘山,他的曾祖父桓诩担任过义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我的游戏通大明

不误正业啊

魔尊总想父凭子贵[穿书]

山有青木

天下第一小乞丐

近午天